分類
孔網特色
圖書
藝術品收藏
文創與周邊
作者 編寫組(zu)
出版社 《新(xin)華文摘》
出版時間 2024
裝幀 平裝
八五品
5.00
2025-11-05 上(shang)書(shu)
加入購物車
收藏
《法治及其本土資源(第三版)》內容以交叉學科為背景,從淺近的社會法律問題入手,集中討論了中國當代法律和法學一系列重要理論問題。例如:法律規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專業化、市場與法律的替代問題,以及法學研究方法論等。其學術背景涉及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闡釋學、語言哲學等。以力求從平易中展現法學與其他學科的不可分割的關系,創造性地把交叉學科的知識引入到中國的法學研究中來,并
蘇力 著(zhu) / 北京(jing)大學(xue)出版(ban)社 / 2015-01 / 平裝
八五品
7.80
2025-06-06 上(shang)書
加入購物車
收(shou)藏
《閩臺歷史民俗文化遺產資源調查系列:閩臺民間文學傳統文化遺產資源調查》的主要內容和特色如下:??1.在理論上運用了民間文藝學、民俗學、人類學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結合閩臺民間文學的實際,對民間文學的本體論、價值論和方法論都做了新的開拓。??2.本書作者努力站在新理論高度,對閩臺民間文學進行全面系統的考察和對鮮活的民間形態的深入調查,把它活動的文化空間和選取有典型
段寶林 著 / 廈門大學出版社 / 2014-05 / 平(ping)裝
八五品
8.71
2025-08-02 上(shang)書
加入購物車
收(shou)藏
《政治人類學評論》是由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上海師范大學政治人類學研究所主辦的國內第一份政治人類學專業集刊;旨在緊扣“權力-權利”互動博弈邏輯,運用田野研究、民族志文本和扎根理論等“三位一體”的扎根理論方法論,展開交叉跨學科綜合性研究。本書為總第13輯,收錄了4篇論文,都是政治學與人類學緊密結合,并采取田野調查方式,獲取第一手資料,結合系統的理論梳理后,形成的論述性文章。
陶慶 著 / 社會(hui)科學文獻出(chu)版社 / 2021-10 / 平裝
全新
9.10
2025-05-10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政治人類學評論》是由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上海師范大學政治人類學研究所主辦的國內第一份政治人類學專業集刊;旨在緊扣“權力-權利”互動博弈邏輯,運用田野研究、民族志文本和扎根理論等“三位一體”的扎根理論方法論,展開交叉跨學科綜合性研究。本書為總第13輯,收錄了4篇論文,都是政治學與人類學緊密結合,并采取田野調查方式,獲取第一手資料,結合系統的理論梳理后,形成的論述性文章。
陶慶 著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2021-10 / 平裝
全新
9.13
2025-04-24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zang)
我國的民族倫理學研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在民族倫理學的學科建構和研究方法上,存在著學科定位和研究方法上的隱憂。人類學民族志方法的引入,將給民族倫理學的研究帶來方法論上的變革,改變民族倫理學研究的學術圖景,從而使民族倫理學研究的學科特質得以最充分的展現。  作為研究方法,民族志強調田野工作和文化解釋的重要性;作為寫作文本,民族志是一種展示多元文化的敘事形態。與人類道德生活相關
蔣穎榮 著 / 人民出(chu)版社 / 2015-11 / 平裝
全新
9.15
2025-04-24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本書從藝術人類學的視角出發分別對藝術的本體論、方法論、形態輪逐層進行講解, 并結合具體藝術作品的分析, 向我們揭示了人類藝術的審美本質, 審美方法和審美形態的內在秘密。
馮潔 著;邱正(zheng)倫 / 西南師范(fan)大學出(chu)版社(she) / 2014-01 / 平裝
九五品
11.25
2025-09-18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田野作業是人類學知識生產的主要的和獨特的方法。在本書中,保羅?拉比諾將自己在摩洛哥的田野作業經歷本身作為民族志敘述的對象,從而使人類學乃至一般的社會科學的知識生產過程成為反思對象。作者坦誠地展示了人類學家在田野的活動細節,關注人類學家與當地人認知方式的異同,說明田野作業過程如何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類學家收集到的 資 料,引起了學界內外關于學術倫理和方法論的激烈討論。  1977
[美]拉比諾 著;高丙中、康敏 譯 / 商(shang)務印(yin)書館 / 2008-01 / 平裝(zhuang)
全新
11.46
2025-07-12 上書(shu)
加入購物車
收藏
書中匯聚了中國福建某地方社會數十年的滄桑變化、人事更替和文化傳承,并由作者釀出新意。全書融人類學隨筆、民族志、訪談、史料與田野分析、實證與直覺觀察于一爐,提供的寫作系統與方法論旨在闡明中西文化撰述的同一性與差異。由于包容廣泛、文筆流利,也很適合隨便翻翻。 莊孔韶,1946年?12月生于北京。中國第一個民族學(
莊(zhuang)孔(kong)韶 / 生活·讀書(shu)·新(xin)知三聯(lian)書(shu)店(dian) / 2000-04 / 平(ping)裝
八五品
11.74
2025-07-23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宋蜀華:中國民族學理論探索與實踐》分上下兩編。上編是中國民族學理論與方法的探討。下編則是實地研究與歷史的探索。,《宋蜀華:中國民族學理論探索與實踐》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筆者多年來探索中國民族學理論與方法的一些粗淺認識。關于民族學一詞,歐洲大陸傳統上一般稱民族學,美國一般稱文化人類學,英國稱社會人類學,然而三者在研究對象、學科史及方法論等方面基本等同,很難說有什么區別,只是在各學
宋蜀華 著 / 中央民族大學出(chu)版社 / 1999-04 / 平裝
八五品
11.74
2025-07-24 上書(shu)
加入購物車
收藏
本書以廣州作為研究的地域,以改革開放后海外鄉親對廣州公益事業的捐贈為主線,以歷史學、倫理學、文化學、人類學、社會學、公共管理學的基本理論為方法論指導,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利用文獻分析法、個案分析法與比較法等研究方法,首先探討了海外鄉親慈善捐贈的理念、動機與行為系統,對海外鄉親慈善捐贈進行了理論建構;其次,論述了海外鄉親在廣州慈善實踐的歷程、內容、特點和影響,比較分析了海外鄉親在
陳世柏李云 著(zhu) / 人民出版社 / 2020-12 / 平裝(zhuang)
全新
11.89
2025-07-05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shou)藏
:,《政治人類學評論》(Political?Anthropolpgy?Review)是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主辦單位”、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作為“支持單位”的國內第一份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政治人類學專業的學術集刊,旨在緊扣“權力-權利”互動博弈邏輯,運用田野調查、民族志文本撰寫和扎根理論提煉等“三位一體”的扎根理論方法論,展開交叉跨學科綜合
陶慶 主編 / 社(she)會(hui)科學文獻出版社(she) / 2023-12 / 其他
全新
12.74
2025-05-08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政治人類學評論》(Political?Anthropolpgy?Review)是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主辦單位”、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作為“支持單位”的國內第一份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政治人類學專業的學術集刊,旨在緊扣“權力-權利”互動博弈邏輯,運用田野調查、民族志文本撰寫和扎根理論提煉等“三位一體”的扎根理論方法論,展開交叉跨學科綜合
陶慶 主編(bian) / 社(she)會科(ke)學文獻出版社(she) / 2023-12 / 其他
全新
12.78
2025-04-24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在全球化背景下,近年來國際性“非遺”熱的本土化運動向廣度和深度演進,這一新的世界性文化理念在實踐中正遭遇兩難尷尬或某種暫時性迷失。該書從文化人類學學科體系和民族志方法論出發,立足當代文化遺產理論與保護實踐、知識社會史以及民族志反思等理論視野,將“歌謠”被遺產化的過程從文本和實踐兩個層面加以梳理,貫穿一種“批判反思”的理論關照。該書不僅陳述了歌謠如何參與、適應地方社會歷史文化變遷
馬(ma)莉(li) 著 / 人民出版社 / 2011-05 / 平(ping)裝(zhuang)
八五品
12.94
2025-07-10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shou)藏
《文學人類學的中國進路與問題研究》對文學人類學中同化進路中的方法論演化及其限度進行研究。分20世紀前期和新時期兩個歷史時段,對比較研究法、歷史演進法、語境主義、原型批評以及多重證據法等進行實證性考察,凸顯了人類學方法切入文學研究的進展過程。作者認為文學人類學在范式轉換和理論推進的過程中,“普遍性經驗”和“地方性經驗”得到充分強調,關注“個體性經驗”敞開美學之維,成為文學人類學新
王大橋 著 / 中國社(she)會(hui)科學出版社(she) / 2014-03 / 平裝
八五品
13.12
2025-04-24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研究對象:本書是典型個案的深入研究。瀘西縣彝族城子村是目前已知國內最da的土掌房群落,是中國傳統村落與民居建筑的的典型代表,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景觀獨特,具有豐富的遺產價值,分別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景觀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等名錄。,研究視角:本書立足于建筑史學為基礎,結合建筑人類學、建筑美學的研究成果展開深入細致的研究。從方法論上本文
王東(dong) 著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ban)社 / 2021-10 / 平裝
全新
14.87
2025-10-30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本書以人類學、民俗學、心理學等社會科學為主,輔以量化的方法論,剖析中國人的理想性格及今昔差異,個人與社會、家族之互動關系,從兒童養育,儀式行為,價值觀變遷看性格的塑造。本書能直探本心,完整生動地突顯中國人的性格,幫助讀者拓展視野、認識自己。   李亦園“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央研究院”院士  楊國
李亦園、楊國樞 編 / 江蘇(su)教育(yu)出版社(she) / 2006-04 / 平裝
八五品
15.53
2025-07-22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本書稿記錄整理了七期由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研究所主辦的“當代藝術人類學論壇”,這七次論壇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關于鄉村振興實踐的梳理與講述;二是關于民間文藝學的學術史和方法論;三是從人類學視角研究社會、文化發展。書稿中所涉內容都與當下社會密切相關,通過本書可以了解人類學、民俗學等學科較為前沿的研究。 李修建,中
李修建(jian);安麗哲 / 文化藝術出版社 / 2022-07 / 其(qi)他
全新
15.53
2025-04-24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作者 中國社(she)會科學雜志社(she)
出版社 中(zhong)國社會(hui)科學雜志社
出版時間 2025
裝幀 其他
九品
16.00
2025-10-25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作者 中國(guo)社會(hui)科學雜志社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
裝幀 其他
九品
16.00
2024-07-19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本書的重點是追溯西域藝術形成原理的比較,藝術學、美學、文化人類學、考古學、民族學、民俗學、心理學等將在研究中跨通,也都能在方法論和研究資 料上提供借鑒和參照。在對西域藝術的文化語境、生成機制、藝術類型、本體論特征及不同文化、藝術間關系諸問題進行理論闡述時,以諸如史前彩陶、巖畫、動物紋樣、石人、鹿石、西域樂舞、佛教藝術、建筑藝術等的本體特征的揭示為切入點,認識其功能意義和審美價值
仲高 著 / 新疆(jiang)人民出版社 / 2004-12 / 平裝
全新
17.60
2025-11-03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shou)藏(zang)
本書是拉德克利夫-布朗的最后一部遺著,雖然是文集而非專著,但全面地反映了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社會人類學理論與方法論見解,是現代人類學的導論之作。
夏建中 著;[英]拉德(de)克利夫-布朗(lang) 譯 / 華夏出版社 / 2002-01 / 平裝
八五品
18.96
2025-04-24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兩代北大學人,跨越北京、牛津、溫州、杭州、上海五地,歷時三年完成了這場談話。從項飆教授的個人經驗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問題,其中涉及對中國社會半個世紀以來的變化、知識共同體、全球化與民粹主義、人類學方法論等題目的思考。這本書提供了一份對話實錄,也給出了一種審視問題、思維操練的方法——在自我泛濫的潮流中,如何給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創造性地建設身邊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
吳琦 著;項(xiang)飆 / 上(shang)海文藝出(chu)版社 / 2020-07 / 其他
全新
19.15
2025-06-13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民間文化新經典譯叢:民俗解析》系美國著名民俗學家鄧迪斯的論文選,由社科院文學所戶曉輝編選翻譯,列在“民間文化新經典譯叢”,內容涉及現代民間文學、民俗學和人類學的理論和方法論,民間故事的母題和類型學以及對故事、童話、諺語、諂媚語、傳說等民間文化形式的精神分析學闡釋,能夠準確反映當代國際民俗界的新成果。 阿蘭·
[美]鄧迪(di)斯 著;戶曉輝(hui) 編 /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 2005-01 / 平裝
八五品
19.34
2025-07-23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本書是作者從事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研究過程中的一些學術思考與感悟, 涉及學術理念與方法論, 諸如歷史人類學視域下的“接通”以及從多種功能意義上對中國音樂文化整體性認知, 非僅是審美與欣賞的意義; 對當下民歌、戲曲、曲藝、器樂和地方性樂種的藝術性本體存在以及多功能為用進行綜合辨析, 意在構建由禮樂與俗樂兩條主導脈絡貫穿的中國音樂文化史。
項陽 著;仲呈祥 編 / 中國文(wen)聯出版社 / 2014-12 / 平裝
九五品
19.50
2025-11-06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本書是菲利的代表作。本書對犯罪學諸多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尤其是關于犯罪原因三元論以及陪審團制度的論述更具有鮮明的特色。這對于我們了解犯罪學、制定刑事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菲利認為,導致犯罪的原因是三個要素的共同作用,即人類學因素、自然因素和社會的因素,而不是某一個單一的要素所決定。菲利的犯罪學多因論開創了犯罪學研究的新方法論。恩里科?菲利,1856年出生于意大利
[意]恩(en)里科·菲利 著;郭建安 譯 / 商(shang)務印書館 / 2018-11 / 平裝
全新
19.53
2025-07-05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塑封消毒,正版書,套裝書只有一本
譚同學 / 社會科學(xue)文(wen)獻出(chu)版社 / 2023-01 / 精裝(zhuang)
九品
19.80
2025-11-05 上書(shu)
加入購物車
收藏
我國的民族倫理學研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在民族倫理學的學科建構和研究方法上,存在著學科定位和研究方法上的隱憂。人類學民族志方法的引入,將給民族倫理學的研究帶來方法論上的變革,改變民族倫理學研究的學術圖景,從而使民族倫理學研究的學科特質得以最充分的展現。  作為研究方法,民族志強調田野工作和文化解釋的重要性;作為寫作文本,民族志是一種展示多元文化的敘事形態。與人類道德生活相關
蔣穎榮(rong) 著 / 人民出(chu)版社(she) / 2015-11 / 平(ping)裝
八五品
21.72
2025-03-06 上書(shu)
加入購物車
收(shou)藏
馬丁堂,現為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所在的大樓,是中山大學的代表性建筑。不但見證了中山大學的百年風雨,也見證了作者的學術成長歷程。本書收入作者多年來創作的書評、序跋、方法論漫談、教學答疑以及讀書札記等,足以反映作者從事學術研究以來的學術軌跡、興趣所在以及心路歷程。
朱玉麒 主編;姚崇新著(zhu) 孟彥弘(hong) / 鳳凰出版社 / 2020-06 / 精(jing)裝
全新
21.94
2025-10-28 上(shang)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譚同學 / 社會科學文獻出(chu)版社 / 2023-01 / 精裝
八五品
22.00
2024-03-05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后殖民知識界的起義:庶民學派研究》介紹了:庶民學派自20世紀80年代初在南亞史研究領域興起以來,跨越了國家與學科的界限,深刻影響了西方的人類學、政治學、文學與文化研究等多個學科領域。該學派將西方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與后殖民批評的方法論與本土的文化經驗相結合,試圖建構新的人文社會科學范式,從而將邊緣群體的經驗納入知識生產。《后殖民知識界的起義:庶民學派研究》是國內第一次對該學派
陳義(yi)華 著 / 中央編譯出版社 / 2009-07 / 平裝
八五品
22.75
2025-07-27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在我國當下法學知識格局中,社科法學不同于注重文本分析的規范性立場,倡導綜合社會學、經濟學、人類學、心理學等社會科學知識傳統,從經驗維度認識復雜的社會法律現象。自法學方法論角度觀之,社科法學具有如下特征:強調“實用主義態度對待法條”、“從案件后果評判法律問題”、“注重法律問題的因果關系”、“倡導以小見大的個案研究”、“強調理論與經驗的語境特征”;這些特征完全迥異于部門法中的“教義
《北大法律評論》編輯委員會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8-04 / 其他
全新
22.92
2025-05-21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現代語言學是伴隨著人類學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在這部充滿創意的著作里,Alessandro Duranti 向我們展示的是如何將語言作為一種人類文化源泉來研究。全書從總體上論述了人類學的語言學方法之后,進一步論述了文化理論、語言學的多種視角、人種學方法論、語言形式的意義、作為行為方式的語言等多種角度,完成了對于語言的一種特殊的闡釋方式。這些極富價值的方法和思想以非常清晰的方式表
杜蘭蒂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02-01 / 平裝
八五品
22.95
2025-04-24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shou)藏
民族學/人類學的理論研究主要對人類社會文化和研究方法論兩個方面的問題進行普適性、抽象性的分析與概括,其文本的思維方法及表述方式與哲學、歷史學、文學等其他人文學科的學術研究文本大體相同,而與民族志研究形成明顯的區別。理論研究與民族志研究的差異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所指對象、范圍不同。民族志作品大都為個案研究,研究范圍限定于某一個或某幾個群體或社區,研究對象具有明確的所指,所
章立(li)明 著 / 知識產(chan)權出版社 / 2016-07 / 平裝(zhuang)
全新
23.13
2025-10-27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shou)藏(zang)
本書的研究填補了學界的兩項空白。一是探索了史前學研究方法論,因為在當時的專著中,都沒能解決在沒有文獻記載的人類群體的歷史重建和解釋中所遇到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技巧構成了史前學區別于考古學的獨特方法。二是用人類學的術語來討論前王朝時期的埃及。本書的研究橫跨了人類學和埃及學兩個領域,因此也是交叉學科研究的優秀范例。時至今日,本書依然對世界史前學研究有著重要的啟示。
[加拿大]布魯(lu)斯·G.特(te)里(li)格(Bruce G.Trigger) / 中國(guo)人民大學(xue)出版社(she) / 2023-08 / 其他
全新
24.27
2025-06-09 上書(shu)
加入購物車
收藏
《范式與沙堡:比較政治中的理論構建和研究設計》是對政治學領域進行研究設計的基本問題的方法論介紹,內容淺顯易懂,是一本使用的操作指南,適合政治學、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和歷史學專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及其導師使用。全書分為六章,分別論述研究設計與相關知識的構建;研究問題的提出如何影響研究結果;研究對象和案例的選擇如何影響研究結果;研究論據的采用如何影響研究結果;研究方法和技術的選擇如
芭(ba)芭(ba)拉·格迪斯 著;陳子恪、劉驥 譯 / 重(zhong)慶大學出版(ban)社 / 2011-12 / 平(ping)裝
八五品
24.40
2025-06-08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zang)
《文化和人類發展》是文化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的結合,包含了發展心理學、文化人類學和比較文化學等跨學科領域的觀點和知識。作者從廣闊的文化視野考察人的發展,著重討論了人的發展理論和研究的方法論問題.并說明從出生前直至成人各階段的發展和文化的關系,它為思考在文化環境中成長的人類個體發展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框架.給人以很多啟示。本書是學習和研究人的發展問題的學生和學者非常重要的參考書籍。
[美(mei)]J·瓦西納 著;孫曉玲、羅萌 譯 / 華東(dong)師(shi)范大學(xue)出版社(she) / 2007-10 / 平裝(zhuang)
八五品
24.48
2025-07-24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體育人類學(第2版)/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專業教材》通過對經典方法的改進而形成具有自身學科特色的研究方法,生成創新理論以積*影響體育實踐,并從身體運動的視角推動原始文化研究。第三章和第四章,是中國體育人類學認真吸收人類學的理論與方法,展現*加完善的方法論,并依據本領域的研究特點在具體技術路線的層面上進行改良與創新,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能夠與其他學科區分開來的體育人類學文理融通的田野
胡小明 著(zhu) / 高(gao)等教育出(chu)版社(she) / 2017-07 / 平裝
全新
24.71
2025-10-28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本書為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劉志偉關于區域史研究方法論的訪談錄。本書主體部分為劉志偉與孫歌教授的對談,曾于2016年出版發行。該書圍繞劉志偉教授及其關于華南研究的心得和思考與孫歌展開對話,主要是對區域史研究的關鍵議題進行方法論層面的探討,涉及如如何表述活的歷史、“從人的行為出發的制度史研究”、歷史人類學研究路徑的探索,以及如何看待整體性并以整體史的立場從事區域等,極具思辨性和啟發
劉(liu)志偉孫(sun)歌(ge) / 社會科學文(wen)獻(xian)出版(ban)社 / 2025-07 / 平裝
全新
24.91
2025-10-09 上書(shu)
加入購物車
收藏
對恩格斯的“美學的歷史的觀點”的再理解 批評模式的張力與合力 文藝學方法論的層次結構 對文藝主、客體作用的宏觀分析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新人形象 弘揚社會主義文藝的主旋律 文學呼喚著崇高 評人類學本體論 哲學思潮與人性描寫” 人性規律與人性描寫 對非理性主義文藝創作的理性審視 對西方現代主義文藝思潮的綜合分析
陸貴(gui)山 / 廣西(xi)師范(fan)大(da)學出版(ban)社(she) / 1996-04 / 平裝(zhuang)
九品
25.00
2024-09-18 上書(shu)
加入購物車
收藏
本書稿是對國際知名東亞考古學家羅泰教授的訪談,就羅泰教授對中國考古學的見解展開,闡述了中國考古學的缺失、考古學方法論、海外中國考古學、社會考古學、西方民族學與人類學的變遷等熱點問題,是國外考古大家對中國考古學的獨到認識,學術意義較大。
孟繁之 編 / 三(san)晉出(chu)版(ban)社(she) / 2014-08 / 平裝(zhuang)
全新
25.52
2025-08-22 上(shang)書(shu)
加入購物車
收藏(zang)
教育人類學發展到今天,作為一門成熟的獨立學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傳統。教育人類學的思想傳統可以從理論流派、邏輯起點、核心主題、方法論、研究取向、思維模式、研究領域、分析框架等方面進行歸納,并結合教育人類學家的思想進行概略性的呈現。 本書從教育人類學的思想傳統、教育人類學研究方法、民族教育、教育人類學視野下的學校文化研究等方面展開論述,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作者為南師大教育學教授
齊學紅 /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ban)社 / 2023-05 / 平裝
全新
25.94
2025-04-24 上書(shu)
加入購物車
收藏
9787300029009
[德]馬克斯(si)·韋伯 / 中國人民大學(xue)出(chu)版社 / 1999-01 / 平(ping)裝
全新
26.51
2025-07-20 上(shang)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該書憑借哲學層面上的思考對人類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一些主要范疇的理論預設進行梳理,以期獲得人類學研究方法和理論視角的突破:在多學科理論方法的比較中獲取新的理論工具;并對今后人類學的研究產生重要的理論啟示意義。作者認為,該著作對是中國民族學學科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具有原創性的一個初步嘗試。該著作強調了兩點:一是從方法論和認識論的角度,闡釋了人類學理論方法的基本性質與特征;二是對人類學
陳慶德 / 社會(hui)科(ke)學文獻出版(ban)社 / 2006-06 / 平裝
八五品
26.62
2025-04-24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本書探討了設計學和人類學兩門學科的演變以及它們在商業和組織機構領域的融合,聚焦跨學科領域的設計人類學,分析了促使其誕生的各種力量及條件,介紹了為其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以及可能塑造其未來的人們。作者還談及了新實踐的發明與傳播,設計中民族論研究的再語境化以及人類學理論和方法論應用的創新。她思考了人類學和“以設計師為主的”實踐的相遇會如何影響這兩門學科的發展。本書為學生、學者和實踐者提
郁思騰 譯;肖紅 / 中(zhong)國輕工業出版社 / 2021-09 / 其他(ta)
全新
26.85
2025-04-24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桑(sang)國元 著 / 中國書籍出(chu)版社 / 2015-09 / 精裝
七五品
27.00
2025-07-28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藏
作者 中外文(wen)化與文(wen)論編輯部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chu)版社
出版時間 1999-08
裝幀 平裝
八五品
28.00
2023-06-03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shou)藏
本書是一本致力于探討多點民族志方法論的圖書。多點民族志現已作為人類學研究中的一個新興流派,面對全球化帶來的田野挑戰,它打破了傳統單點民族志的方法論,為民族志研究開辟了新的途徑。本書盡優選可能在全球范圍收集代表性的方法論成果,將這些散落的方法論的知識片段,集中編織在一起,形成了多點民族志方法論的理論化體系,從而彌補了該方法在方法論體系上的空缺,由此顯得彌足珍貴。本書立足于田野調查
郭蓓(bei) 譯 , 管成云 / 重慶大(da)學出版(ban)社 / 2024-12 / 平裝
全新
28.45
2025-06-04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shou)藏
積30年田野經驗,提供中國山地游耕生態類型的人類學概括;回訪“金翼”之家,重構百年社會歷程;闖進公共衛生領域,試圖尋獲人類行為背后的文化多元陛解讀;何謂文化的直覺論?何謂蝗蟲”法與“鼴鼠”法?理論提攜與方法論說缺一不可。在視覺的文化展示意義之外,呈現了當代影視人類學的應用性新方向。   莊孔韶,1988年民族
莊孔韶 著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09-09 / 平裝
全新
28.83
2025-04-24 上書(shu)
加入購物車
收藏
《政治人類學評論》是由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上海師范大學政治人類學研究所主辦的國內第一份政治人類學專業集刊;旨在緊扣“權力-權利”互動博弈邏輯,運用田野研究、民族志文本和扎根理論等“三位一體”的扎根理論方法論,展開交叉跨學科綜合性研究。本書為總第16輯,包括五篇論文,以民族志的“深描”手法,呈現出現代化進程中傳統鄉村社會的結構變遷和共同體行動的醞釀形成,揭示了當代中國基層
陶慶 / 社會科學文(wen)獻(xian)出版(ban)社 / 2022-12 / 其他
全新
29.28
2025-05-08 上書
加入購物車
收(shou)藏